网站地图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中国科学院
 首 页  机构概况 新闻中心 科研成果 研究队伍 合作交流 教育培训 党群园地 创新文化 信息公开
 
新闻中心
图片新闻
综合新闻
X-NUCA
科研动态
学术报告
媒体聚焦
通知公告
  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媒体聚焦
【中国科学报】访信息工程所所长田静:做引领信息科技发展的龙头
文章来源:中国科学报  |  发布时间:2012-09-14  |  【 】 【打印】 【关闭】  |  浏览:
  ■本报记者 郑千里
  中科院“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”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日前在京启动,中科院新成立的信息工程研究所也第一次正式露面,见诸报端。近日,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来到坐落于北京香山脚下的研究所,采访了该所首任所长田静。
  田静介绍了研究所成立的契机缘由:它是中科院“十二五”规划布局中高技术口新建的研究所之一。过去,国家在信息工程领域,许多重大的科技问题没有得到完整的体系性研究,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大多是零打碎敲,分散在各个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只能一个点一个点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干,许多时候是临时性突击任务,而没有成建制的队伍长期坚持、克难攻坚。
  “面对国家的长远战略需求,仅靠临时拼凑出一支队伍,钱分完了就各自为战,活干完了就散伙,显然存在着种种弊端,不能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。”此前曾任中科院高技术局局长的田静冷静地剖析,“面对全球铺天盖地的信息化浪潮,如果立于潮头的科技队伍还是处于散兵游勇状态,不仅队伍会被冲得七零八落,出现的问题也只会越来越多。保证国家信息系统的安全、稳定、可靠,更是一个不能再等的重要方面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中科院勇敢站在信息化时代的潮头,认为完全有必要成立信息工程研究所。”
  田静披露说:“2009年11月1日——这一天刚好是中科院成立60周年纪念日,中科院党组围绕研究所的建设召开第一次专题会议,把中科院的相关力量作了盘点,考虑整合软件所、计算所、研究生院的科研队伍,加上国家有关部门的科研力量,组成信息工程研究所的基本框架。2010年9月形成初步的规划,2011年4月12日获得中央编办的批准。”
  为实现信息工程与科技的有效结合,需要一个崭新的组织架构:按照中科院早年研究所建设的传统,是按一个个的学科来建,但工程的需求,则需要把一个个的学科串起来,因此新所的建设需求是“矩阵式”:横向要以学科建立研究室,而纵向则成立应用工程部。“我们以工程应用牵引学科发展。有的学科暂时缺失,就要尽快建立。这样的工程应用类研究所的矩阵式结构,中科院已经历了多年不懈探索,但要真正实现并不那么容易。现在信息工程研究所已经成立了4个研究室和一个工程部。”
  “信息化最终实现的标志是‘彻头彻尾、彻里彻外’,这样深入彻底的信息化我们能否驾驭得了,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值很高。”田静说,“信息工程研究所一成立,就有了国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,这个专项和我们的发展方向呼应,也是中科院‘创新2020’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从2009年就开始论证,到底信息工程领域要朝哪个方向发展,温家宝总理提出的‘感知中国’无疑是一个明确的国家目标,但是什么才叫实现了这一目标,还需要从科技上赋予量化的概念,才能破题。”
  “我们要做到不辱使命,担当攻研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核心所,统筹重大工程任务的总体所,引领信息科技发展的龙头所。”田静坚定地说,“既然要成为国家在信息科技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,就要在思想观念上充分明确:我们是正规军而不是游击队,就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,就要有精湛的业务专长,就要知道将来的战役该怎么打,就要敢于并善于打好大的战役,就要出一批顶尖级的专家。”
  “我们已经确定了办所方针:软硬兼修、矛盾兼容、开合有法、张弛有度。”田静介绍说,“在国家需要的时候,我们这支队伍就必须拉得出来、顶得上去,这要贯彻到我们的核心理念里。”
  信息工程研究所除了已凝练出“感知中国”等“三个重大突破”,还凝练出了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等“五大培育方向”。田静说:“为此,我们的文化要从过去偏好自由探索的习惯,转向以任务带学科,从重大应用中提炼科技问题。更要树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精神,重合同守信用。我们还要引进一些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和队伍,迅速建立起研究所的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。”
  “我们找了专业公司设计出所标,蓝色背景代表信息技术,状若三面旗帜呈现出的IIE字母,是信息工程研究所英文全称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的缩写,飘扬的旗帜还象征着研究所的活力与灵动,将来的发展会很快。”
  早年曾任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所长的田静,对中科院的创新文化情有独钟,且一直颇有研究。他递给本报记者一张新名片,解释说:“这虽然只是一个标识,但打造新建研究所的创新文化,我们从一开始就要从核心理念、制度文化、行为文化、表观文化做起,成体系地按照这四个层面,稳打稳扎,逐步深入。”
  
  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12-09-13 A1 要闻)
 
 
版权所有 ©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备案序号:京ICP备11011297号-1
单位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甲89号 邮编:100093